清明節又要到了,民俗傳統中除了慎終追遠的掃墓習俗之外,家家戶戶也都習慣團聚在一起包潤餅/春捲來吃,延續至今,雖然不見得每家每戶都會團聚包潤餅/春捲,但潤餅/春捲之間的戰鬥仍持續著。老實說小編本人從小都覺得「春捲」=「潤餅」,不過最近和朋友聊天才發現,朋友口中的春捲顯然不是指潤餅……
朋友 A:蛤,哪有人包油麵條的啦?
朋友 B:炸過的才叫春捲吧?
嗯?所以潤餅到底等不等於春捲?潤餅跟春捲的差別又是什麼?
無論你是「春捲派」還是「潤餅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PTT 網友曾經發文詢問:「春捲跟潤餅的不同?」他表示,從小吃的潤餅會包麵條、豆芽菜、豬肉、香菜、土豆粉,而春捲則是體積較小、需要經過油炸的不同的食物,引起眾多網友熱烈討論:
好~的~看起來我們有結論了!
☛ 北部:春捲≠潤餅;南部:春捲=潤餅
☛ 中部大多數人和北部一樣,認為春捲是炸的,不過小編還是有問到幾個台中人覺得春捲=潤餅
☛ 餡料部分,南部只有台南會包麵條,台中、高雄朋友表示沒吃過包麵條的春捲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若要仔細介紹的話~
☛潤餅:又被稱為嫩餅菜、薄餅捲、美人餅捲,被歸類為春捲的一種!由此可見「春捲」其實是通稱。
☛春捲:通常代指以餅皮包捲呈長條狀的食物,例如潤餅、越南春捲、印尼春捲、粵式春捲等,而我們喜酒宴會常吃到的炸春捲(包甜甜麻糬或包韭菜都是)也隸屬其中。
而清明節我們通常習慣吃未經油炸的春捲,這和以往清明、寒食兩節日期相近有關。傳統在寒食節當天不得生火、不以明火煮食,此習俗儀式雖日漸為人淡忘,但是在演變的過程中,人們也已不知不覺將「春捲」及「清明節」進行連結,也因此我們總是在清明節掃墓過後,和家人一起以簡單的食材製成春捲。
看更多清明節冷知識:清明節由來大揭密:清明節不是節日?!習俗活動背後故事報你知!
剛剛我們已經釐清了關於春捲及潤餅的關係,但其實各地的潤餅都有「億點點」不一樣,首先就是口味部分:
☛北部:由於北部潤餅的餡料多是汆燙後直接包入餅皮裡,因此潤餅吃起來會比較濕潤,且雖然也會灑花生粉,但混和的糖粉較少,因此吃起來比較偏鹹口味。
☛南部:潤餅餡料多是用炒的,灑入的花生粉通常會混入較多糖粉,因此吃起來會比較偏鹹甜鹹甜的,口味也較重。
除了整體口味有差異外,潤餅材料的選擇也有南北差異!
☛北部:高麗菜及豆芽菜等蔬菜含量較多,並配以紅糟肉、豆干、蘿蔔乾、煎雞蛋絲及花生粉等材料。
☛南部:同樣會包入蔬菜,而肉類以滷肉或香腸為主,並配以豆乾、蝦仁、花生粉及糖粉等食材,南部部份地區會加入油麵。
圖片來源:Agneta
台灣各地常見的潤餅餡料有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香腸、豬肉、蝦仁、煎雞蛋絲、豆乾等,加上花生糖粉、海苔、蔥蒜、芥末等調味。而集合各地好吃潤餅的秘密,餡料一定要有的就是——煎蛋絲!其餘內陷就很自由啦~ 自己喜歡什麼就包什麼!
上面先教大家如何包潤餅 XD 但其中的材料像是豆干、蔬菜啦,其實都需要先處理過~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潤餅皮了!餅皮切記不可以過厚,然而太薄包一包就破,許多人會選擇到菜市場一次買一堆攤販做好的餅皮,但是到要包的時候就冷了(還會黏在一起)(還超貴),不如來嘗試自己動手做餅皮!下方小編也貼心附上一些簡單的食譜,大家不妨跟著做吧!!!
春捲潤餅餅皮 DIY 必備 ➜ 高筋麵粉
煎出完美圓形餅皮 ➜薄餅機
講的好像很簡單 XD 但如果失敗了也別氣餒,多做幾次就好囉!最重要的是家人團聚同樂的幸福啊~
|清明節除了吃潤餅 還有這些相關文章可以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