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增訂二版) 林淑馨 一般行政 高考 公共行政 教科書
尚無評價
icon local shipping
運費:
$50 - $60
商品詳情
出貨地
高雄市仁武區

內無劃記,雖然有翻閱過幾次,但幾近全新 作者: 林淑馨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7/11/20 語言:繁體中文 原價:650元 本書共分二十章,前四章闡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等理論,以及政府再造、企業型政府的發展背景與內容,期望賦予讀者有較清晰的公共管理基礎概念。後十六章則分別透過管理工具,如標竿學習、績效管理、目標管理、策略管理、公私協力等概念和方法的介紹,探討這些管理工具在公部門的運用情形與可能面臨的限制,並適時搭配本土個案,希望讀者們可以理解這些管理工具在我國公部門的實際運用情況。不同於初版,新增二版中除了大幅增修部分章節,如電子化政府、跨域治理等外,將原本占兩章篇幅的政府再造濃縮成一章,同時增加了全新章節──「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另外在每章前面新增「學習重點」,提醒讀者在研讀各章節時所需掌握的要點,至於在每章最後,則新增研究所和高普考等國家考試的歷屆試題,以提供讀者們在閱讀完每章後的自我檢視與參考。 作者簡介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行政學專攻)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碩士(行政學專攻)   國立中興大學(現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學士   經歷   教育部公費留日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樹德科技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兼任教授   考試院高、普、特考訓練講座   考試院高、普、特考命題委員和閱卷委員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專長領域   行政學、公共管理、民營化政策、非營利組織管理、公私協力、交通政策 目錄 再版自序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發展概論 第二章 政府再造與企業型政府 第三章 新公共服務 第四章 顧客導向管理 第五章 全面品質管理 第六章 電子化政府 第七章 績效管理 第八章 目標管理 第九章 策略管理 第十章 標竿學習 第十一章 知識管理 第十二章 危機管理 第十三章 學習型組織 第十四章 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第十五章 非營利組織管理 第十六章 民營化與解除管制 第十七章 公私協力 第十八章 跨域治理 第十九章 公共關係與政策行銷 第二十章 公共部門課責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發展概論 前言    傳統行政理論之本質乃是奠基於大有為政府的觀念之上,並以韋伯(Max Weber)所提出之官僚體制作為公共組織設計的原理。然而,在1960 年代末期到1970 年代,激進的反國家主義之思維大為盛行,民眾對於政府無所不在的管制作為日漸感到不耐,取而代之的是,小而美的政府觀念逐漸受到重視,使得公共行政的論述朝向嶄新的內容發展(吳定等,2007:277)。    基於此,在跨越21 世紀的前夕,公共行政學術領域最重要的大事毋寧是「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的崛起。公共管理肇始於美國1970 年代,而在1990 年代大放異彩,其著重目標達成、績效獲致,而非死守程序;強調顧客導向、解除管制(deregulation)、授能(empower); 行政機關只須領航,無須操槳(steer, not row),應盡量利用市場式的競爭(market-like competition),以獲致績效等觀念,在在顛覆傳統公共行政的中心思想,改變了公共行政學術理論與實務的原本面貌,成為世界各國行政管理學、政兩界矚目的焦點。正如同Hughes 所形容的,這是傳統公共行政「改變的年代」(era of change),此種改變不僅是管理技術與管理公式的改變,也涉及政府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政府與民眾之間關係的改變(吳瓊恩等,2005:3)。    受到公共管理相關理論的影響,自1980 年代開始,世界各國掀起了一股政府再造的風潮。公共管理企圖顛覆,或者轉化舊有公共行政的本質─僵硬、層級節制的官僚體制,取而代之的是形塑一個彈性的、市場導向的公共部門,而這樣的理念正好被視為解決過去政府組織積弊的一帖良方,不但政府層面,就連民間社會皆對這股再造風潮的預期效應寄予厚望(林鍾沂,2001:160;吳瓊恩等,2005:3)。然而,公共管理的興起是否真的意味傳統公共行政已經過時?或代表典範的移轉已經從行政移轉到管理、從官僚移轉到市場?公共管理的意涵、內容與理論基礎究竟為何?為何能引領風潮這麼多年,廣受各國政府部門的支持,進而促使各國政府部門進行內在的變革?其在公部門的實際應用情形與成效為何?是否會產生困境與限制等?這些都是本書所欲探究的議題。 針對上述的問題意識,在本書的各章中將一一予以探討,而在第一章中擬先對公共管理的發展歷程和理論基礎進行簡單的概述。基於此,本章首先整理公共管理的興起背景及研究途徑;其次就公共管理的意涵、特性與內涵要素加以敘述;接著對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進行比較;最後則將新公共管理單獨成一小節,針對新公共管理的發展背景、主要論點、哲學基礎及優缺點進行探討。 第二節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公共管理的意涵    公共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與學派,旨在幫助公共管理者(即負責督導人員從事公務之政府官員),獲致解決公共問題、滿足民眾需求及處理公眾事務所需的知識、技能與策略,以造就一個績效卓越,也就是負責任、有反應、講效率、重公平的政府(余致力,2000:38)。    公共管理的意涵,就狹義而言,係指公部門的管理(public sector management);但廣義來看,則包含公共事務的管理,從政治面向到行政面向,從公部門、私部門到第三部門的事務皆包含在內。一般學界的通說是指涉公共事務的管理,意即政府部門(具有公權力)及非營利組織(如慈善機構、學校、社團法人等)的管理。然由於公共管理是一門多元、複雜的學科,不同的學者可能以不同的概念來定義公共管理,如學者丘昌泰(2010:15-16)認為,公共管理有下列三項意涵,分別是:(1)一種新興專業或管理實務。多數國家認為,公共管理只是一種專業或管理實務,而無須將其視為是一種「主義」來信仰,否則會教條化,欠缺彈性;(2)一種新修正的公共行政。意指公共管理不同於傳統公共行政關注的重點在於民主與行政之間的關係,而是偏重機關內部結構的安排、人員激勵及資源分配等管理面向;(3)為新公共管理的同義詞。意指兩者皆強調師法企業的管理實務與技術,企圖將官僚權威式的作風轉換成有效率、回應性及顧客導向的新典範。 另一位學者孫本初(2009:33-34)則綜合多位學者的見解,提出公共管理是繼承科學管理的傳統,為一種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反映出科際整合的取向,且其雖自公共政策與企業管理知識領域中獲取部分知識,但卻未自限於政策執行的技術性質,以及企業管理追求營利的狹隘目標。公共管理的重點在於將公共行政視為一種專業,並將公共經理人視為專業的執行者,不僅重視組織內部運作程序的有效性,同時也重視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

聊聊
加到購物車
立即購買